化蛹•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30年,筚路蓝缕;30年,成就辉煌。
2014年12月8日,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迎来创建30周年。曙光三十而立。
曙光的30年,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30年前从租借的22平方米简易平房里起步,到如今曙光已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员工、占地312万平方米、制造装备9000台套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辽宁第二大汽车企业集团和国家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曙光的30年,是一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发展史,从蜗居丹东的小配套加工厂发展成为纵横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跨地区企业,两大产品品牌“曙光车桥”、“黄海汽车”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连续18年领跑中国轻型驱动桥行业,是国内清洁能源客车系统领军企业,特种专用车市场标杆企业。
曙光的30年,也是丹东工业缩影,是一部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启示录,书写了产业报国梦的开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雷激发了无数中国人的创业梦想,也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无限未来。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骨子里的DNA。1984年12月8日,时年38岁的李进巅发起并联合9名工友,自筹资金7万元,租用22平方米偏厦子和一台手摇机床,起步创业,成立个体联营的丹东市曙光机动车配件厂。那一年,中国农村改革已进行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刚起步;那一年,丹东因轻纺工业崛起,与江苏常州并列全“十大明星城市”。创立初期的曙光厂,一无所有,没有资金,没有厂房,连产品生产出来卖给谁都不知道。但第一代曙光人有满怀的激情和干劲,有创业的精神和意志,正如那个百废待兴、生机盎然、有着无限可能的改革年代。从小偏厦子里诞生的那种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自信与力量,是曙光最宝贵的企业文化和精神财富,传承至今。
1985年,曙光生产的212车桥通过质量鉴定,当年生产车桥940只、底盘55台。
1988年3月27日,丹东曙光机动车配件厂更名为丹东曙光车桥总厂。当年突破“三个一”目标:产销车桥10559只,产值1397.4万元,净利润132万元,跻身辽宁省三大车桥厂。
创业之艰,让曙光人深刻意识到,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产品、在技术、在自主创新。省吃俭用,勒紧腰带,第一代曙光人把逐年盈利全部投入技术改造,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走上了“滚雪球”式的发展道路。
1992年12月,曙光总厂冒着风险,自主创新,成功开发出SG1020独立悬架车桥、SG2020四轮驱动独立悬架车桥,一举填补国内两项空白。这不仅是曙光早期新产品开发的里程碑,也被誉为当时中国轻型车桥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
技术顶天,市场立地。1996年开始,曙光总厂技改列入国家计划,新建5条生产线及产品试验检验中心,引进发达国家先进工艺和设备,实现了机器人焊接、数控机床加工、计算机在线检测装配,装备技术跃居国内领先,产品全面替代进口。到1997年末,曙光的车桥产量已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自此18年来“行业第一”从未旁落。此后,连续开发轿车、越野车、重卡、二代军用车系列车桥7大类100多个品种,坐稳了中国“车桥王”交椅。在轻型桥市场称王的曙光人没有止步,发力收购、重组和兼并,迅速壮大规模,把企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95年,为抢占农用车市场,成立丹东汽车改装厂,试制生产出7种客货两用农用车,全部上了国家农用运输车目录。2000年6月,丹东汽车改装厂更名为丹东曙光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5月成功研发出皮卡车和SUV车,曙光公司有了自主整车品牌,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一匹“黑马”。
1997年3月,曙光公司控股收购亏损百万的停产企业山东诸城车桥厂,组建诸城市曙光车桥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移地建厂、革新生产线,2010年二次改造,累计投资1.2亿元,现已形成40万根车桥的生产能力。
1997年11月,曙光公司以租赁方式接收了停产3年的凤城农机二厂,组建凤城市曙光汽车半轴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改造成为一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化出口企业。
1999年6月,曙光公司控股组建山东荣成曙光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入2.4亿元升级改造,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齿轮生产和检测设备,生产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端汽车齿轮。创业难,守业更难。做大、做强、做优,是企业家的本能;为员工、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是民营企业生存之本。
1991年,国家体改委下发《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曙光人再一次敏锐地捕捉到历史机遇,积极向政府申请,改集体所有制企业为股份制企业,为曙光公司崛起抢得了先机。
1993年1月12日,组建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丹东市首家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是辽宁省首家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值改革总设计师小平南巡谈话发表一周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历史阶段。百舸争流,曙光抢到“首发”。
2000年12月26日,“曙光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曙光公司成为辽宁省民营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上市,给公司的经营带来质的飞跃,曙光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1年中国入世,开启“世界工厂”黄金10年。曙光再次坐到“头排”,参与国际竞争,跻身国际主流汽车生产商的供应链,实现国际结盟。当年,曙光集团聘请了国际金融战略顾问、引进了世界先进技术,与世界500强企业签署了长期供货协议,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速了与国际接轨。
2002年11月22日,辽宁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重组具有5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辽宁黄海汽车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行业喻为民企“蛇吞象”的经典案例。
2003年9月22日,丹东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前20年画上了一个精彩的注脚。
或许有人会问,一个小偏厦子走出的企业,做到这一切,靠的是什么?曙光人的回答掷地有声:“需要产生可能,可能就要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在最初创业的20年里,曙光人以顽强的意志、惊人的韧劲、超凡的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发展壮大的飞跃,创造了民族汽车工业的奇迹。
这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升华,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缩影,是中国民营企业和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一篇杰作,也是奉献给社会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曙光梦”和“曙光精神”,正是千千万万个改革先行者共同缔造的新时期“中国梦”、“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的一个分子!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