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北新闻网
大连保税区从设立之日起,就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而备受关注。目前,大连保税区已经成为全国行政管辖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保税区。随着向政策功能与产业叠加的综合经济区和现代化新城区转型发展进入到关键阶段,保税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实体产业,打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能源产业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地区已经驶入产业与城市双轮驱动的发展快车道。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宋晓波透露,总投资7亿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黄海汽车将于12月26日在保税区正式下线,此后黄海所有7米以下的“大鼻子”校车将全部产自于保税区。
大连率先接触奇瑞内销车
今年以来,奇瑞项目实现整车下线,曙光项目也即将量产。奇瑞汽车大连工厂作为本市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项目,总投资47亿元人民币,于2009年9月正式落户保税区,今年8月28日正式下线。奇瑞汽车大连工厂作为奇瑞汽车走出安徽所设立的第二家整车生产基地,大连工厂囊括了整车生产所需要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及树脂件、底盘件车间。从8月28日到2012年年底,在出口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奇瑞汽车大连工厂累计承接国际订单1700余台,分别出口俄罗斯、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 2013年工厂预计年产量约5万台,出口约17000台。由于目前整车均为出口,待内销开始后,大连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本项目本土化的优惠。
东风日产是保税区引入的首个高端整车项目,项目一期投资总额50亿元,计划于2014年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5万辆中高档整车的规模,加上随后的二期建设,最终将在大连建成年产30万辆规模的整车工厂,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近40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建设中
三大整车项目的入驻给保税区转型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通过保税区特有的政策功能优势吸引实体产业入驻,逐渐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以大连航空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海昌红酒庄园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体系基础。随着保税区整车项目的建设和陆续投产,不仅圆了几代大连人的整车梦,更使聚集效应逐渐显现。目前保税区在建的汽车零部件项目近40个,投产28个,保税区聚集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00家,占全市三分之一。今年11月28日,全球规模最大、装备技术水平最先进的高速钢钻头制造项目——远东工具于保税区竣工投产,该项目占全球高速钢工业级钻头市场的37%以上,成为全区先进制造业的新亮点。
汽车物流城将建生态卫星城
从2009年全域城市化的提出,到2010年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全域城市化的加速实施给大连保税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宋晓波介绍,保税区已实现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全覆盖,全区规划主架构已基本形成。大连汽车物流城的城市功能区总规划面积约62平方公里,由生态卫星城和青云湖生活配套区组成。生态卫星城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处于汽车物流城的中心位置,是保税区汽车物流产业的配套服务区和城市核心功能区——这片区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汇集行政办公、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居住、生态休闲等城市功能,是一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卫星城。青云湖生活配套区是城市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以青云河景观湖为核心,以亮甲店工业园、综合国际物流园的产业集群为支撑,建设成为集行政、教育、商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配套服务区。
近年来大连保税区累计投入百亿元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新建村级公路16条,总长19.34公里;扩建十三里清本污水处理厂;投资1.5亿改善办学条件,保税区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2所回迁小区配套幼儿园、青云湖学校投入使用;动迁回迁楼面积达到80万平,8000户老百姓回迁新居;投入资金1000万元在全区开展困难群众家庭危房改造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开展各类培训7500人次,城镇居民实名制就业1300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残疾人免费体检全覆盖”;三项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投入600万元新建11座农村休闲广场;全区普通公路总里程增至220.3公里,公路覆盖率117%,较去年同期增长17%。
服务热线:
黄海客车:0415-6224302
0415-6272488
海外销售:0415-6272643
0415-6272437
© 2016 黄海客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辽ICP备05013069号 版权所有: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